八风,亦名之世间八法:谓为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此八种。思益经有云:〔利衰及毁誉,称讥与苦乐,如此之八法,常率于世间。〕
八风是世间的爱憎所,令众生为之所惑,而煽动人心,是如飓风之肆虐横扫,而让诸有情执迷于其中,因此才谓之为八风。如行宗记一上曰〔智论云:衰利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逆,能动物情,名为八风。〕由其性故,贪、瞋、痴、爱、喜、怒、哀、乐为八风之相应成缘呼之结业。
可谓:
由利起贪,由贪求利;因衰生瞋,因瞋而衰;
因痴招毁,由毁助痴;因爱求誉,由誉生爱;
由称生喜,由喜欲称;由怒致讥,因讥而怒;
由哀知苦,因苦生哀;由乐生乐,因乐致执。
由是而知,两相对之关系,委实紧密,牵此及彼,对应俨然。如是业果迁流不断,轮回种因如是不灭。
因此可以说,八风是六道轮回的火轮中之主要部件,它们差不多是相当于支配火轮旋转的承轴,一旦缺少了它们的依傍,火轮就堆然废残,无从力显了。
修行人所要修持的,首要也无非就是离此八风所缚,倘若真能做到离此八风而如如不动者,则几乎可以说已经脱离六道的火轮了。
讲到利,不可不言贪。无利不生贪,有利更求贪。贪,即是贪着,贪得,贪求,贪取。贪,又有贪色贪财,贪权贪利,贪荣华富贵,贪功名利禄,因利而生贪着之心,由贪而想求得利,乃至获得更多的利。
利贪之间彼此互相作用,唇齿相依。利不离贪,贪更想利;贪利相应,如尘境之对,魅魉不离。
古往今来,无数世人就围绕贪字打转,由利而生贪。
古代世间即有语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此一教法沿袭千古,即告诫世人为何要好好读书?无非一个字:贪!无非一种因:利!
只因读书可出人头地,有美人在拥,有官印在手,有权有势,呼风唤雨。所以为了达到此“利”的目的,头需悬梁锥应刺股,薪要卧胆必尝,更可破釜沉舟,凿壁偷光;还有“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纵有只图浸淫于书本文字当中自乐而不为贪取功名的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之士,也总有他可贪之“利”,亦即贪文字功夫上的“利”,贪绮语,跟他人吟诗作赋时可得口舌之“利”,为抒心中郁闷之气,而假文字以慰心意之“利”等等。
所以有离庙堂甚远而心时时系之、被谪贬故而遁世者,虽口称不执功名,却经常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怀才不遇之感慨和喟叹。
所以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
有郁闷不堪而自尽的;
有藉诗词歌赋抒发情怀托物言志的;
有游山玩水醉翁之意不在酒的;
有悠然见南山其景自得于怀的……
难道这些人真的能不执世事、不贪世法之利吗?非也!应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居多!言非其意,口不应心。
有的人自认为已经超脱于世间之外,其心中却是不自觉地隐藏着比世人更大的贪着和欲望;
有的其实是比世间之人更在意功名利禄,而表面上却表现得倜傥自如,毫不经意,一口一个为大众而誓死如归;
若果真如此,又何来那些奋笔疾书借景抒情文不达意的自娱自乐,自嘲自白的所谓清高“警世”之篇呢?若真的不着意,视名利如粪土,又怎会辗转反侧、致夜不能寐呢?
其实,似这等假意遁世者,他们的内心比之世间人更为痛苦,有更大的奢望和贪欲。本来不比世人少一分“利”之执着,却强意要将这份执着掩盖起来。所以世间之人的执着是表现得赤裸裸的;而这些人的执着和贪求是秘而不宣,藏而不露的。
这种不表现为人所知、而事实上与众人无异的“利求”是为更加强烈、更痛苦地折磨他们,如蚕吃桑叶一般慢慢地啃噬他们的灵魂,使得他们的精神上往往极易陷入失意、徘徊、忧愁的境况当中。而这些人多是一些为世人所称颂的、名存千古、胸怀文韬武略的志士、思想上颇有建树的思想家、文学家等。
若真能放下世法之“利”执,便能依从佛法的道理去参悟,去深入地了悟人生表面浮华的假象,越过此如梦如幻之表面寻出无常与痛苦的根源,认清六道轮回的本质,从而去彻悟心性,明了因果,那才是为真正地参透红尘,欲离世间,寻求出世。
今之言非为贬低类似此等之士,世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了悟,是具有普遍性的!这是由其共业之使然,不以为怪。
只是于此藉以说明一个事实:自古往今在人类的思想中,“利与贪”确实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简直可谓是根深蒂固,深不可及。就连一些颇有名气备受人们世代推崇敬仰的人士也未能幸免,摆脱此贪与利二字的纠缠困扰。足可见其影响力之广博渊袤!
由古到今,从上往下,世人贪图美色,大的有为博褒姒解顰一笑而失江山的;小的有为美女不惜挥金如土,骄奢淫逸,抛掷福报,最后多是落得茕茕独立,孑影相吊,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为贪图金钱积敛财富之利而致锒铛入狱,或被赶离家园的,或众叛亲离的,似这等,有帝王国君王孙仕女,有诸侯将相宦臣小吏,当然也不乏三教九流、平民百姓……复然灰灰者乎其之异焉!
总而言之,有利可贪的地方,就有杀戮,有硝烟;有你争,有我斗;
有明抢,有暗掠;至若疮痍满目,民不聊生者;
还有杀鸡取卵,煮豆燃萁之典;
举凡由贪求利者,其所向之处无不披靡,这就是“利贪”留给众生唯一的东西,而所余绝无其他。
这些仅仅只是微观之理,足可略窥一斑;于宏观中,所有三界之众生由一“贪”之念,出生六道各处,最终求得的是种种烦恼,诸多苦受之“利”;
再由一“贪利”念之导,播种恶因,生生世世福利费六道翻滚浮沉,不得解脱。
世人不明其理,在苦水中浸泡还方兴未艾,随波逐流,照贪不误,见世利而不知菩提,未有半点自知之明,故而重蹈覆辙;若学佛修行的明理之人尚抱此想法而终,则实实可怜可叹欤!
此为对八风之利与所对之贪着略略数言,至若贪瞋痴爱喜怒哀乐、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彼余之者,莫不其然——
众有情由瞋所系,枕戈待明,睚眦必报;因此其所言、所思、所行皆令他人至于衰落之中;此恶业行而感招瞋报果,将令己衰竭更是甚多;
由痴所惑,迷于外道;或执世途,不信因果,导致自取灭亡,毁己毁他,不得解脱;而此又感愚痴果报,故而痴毁二者结因成果,苦难无有穷尽。
由爱之缚,因缘而生取欲,求取名誉爱执,爱之则取,不爱则离;由名誉之假象所惑而再生爱,相互作用,永无竭止,故而再颠倒梦想,沉湎于浮光华影,世俗情爱,执幻为真,导致业力推波助澜、互依互附,执着丛生。
由喜所至,得之雀跃,失之恣痛;以物之好而欢欣,因景之坏而黯然,由人之如意而称赞;称因喜来,喜由称显;所为皆是外境转心,我执所致,累其业果不断,又复现喜称之业行,心随境迁,周而复始,不得清净。
由怒之故,顺己则昌,逆己则亡,对讥生怒,毛发冲冠,横向胆生,不由得反以生讥讽嘲弄之行;而此恶行又致他人受讥而怒之因而反唇相讥,复又得怒,恶业恶果无有间断,人随其境转,报从恶业来,皆是因执虚形而生障业,不得净果。
由哀所使,别离则伤神,烦扰则哀愁,被境遇蛊惑,不能分辨虚实,故而觉境苦;由苦复而愁,蹙眉哀颦不展,越哀越觉苦,苦又令哀,似双姊又如鸾凤,扰心烦识,不得正知。
由乐所驱,利己则乐,损己则忧,有乐甚乐,无乐悲愁;由乐生乐之贪,因乐因起更欲得乐,心识迁流,识随境遇而走,业果不能得之妙白,无可具之正念明觉,执乐成业,业归轮回。
总归而论,执此八风则生贪瞋痴爱喜怒哀乐,尘境相对,互为作用,由因感果,自入业轮。其根本即是执五蕴之假有,染色声香味触法,认假成真,以外境转心,随八风而迁流,如此则绝无证道之基础!
修行人欲得成就,必离此八风所惑,树正知正见。正所谓诸佛云之:八风吹不动。方不为徒劳之行也!
(完整法义请详见《子必依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