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瞋痴是修行人的三大阻障品,不除此三阻障,修行无有成就的可能性,故修行人欲出离生死轮回,必离此三障碍,方能三业清净,无复垢障,直达彼岸。
于此三阻障品中,瞋心乃是安忍的大敌。所以要调伏身心,修习安忍祥和,须得对症下药,调治此瞋心,才有所成。
谓安忍者,简而言之,可称之为忍辱,又具安祥之态,于一切之境皆能不为所动,不为所惑而生瞋恨;修行人若不能具之安忍,则所为恶业必繁如牛毛,无可清寂。
正所谓行拂乱其所为,挠其修行,所以修持安忍势在必行。但为何说不调治瞋心修安忍为徒劳呢?
瞋心,是指对他人或其它众生产生的怨恨、恼怒的执着心理,更由此心极易生起种种打击报复、厌恶憎恨的想法语言和行动。
因此,一当此心产生的时候,意业及身业的不净业因即时种下,将所积累的善业报果全部都一抵而光,那么欲达成就而修持的此际安忍便毫无意义和价值了。这也是许多修行人辛苦修持而得不到受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修行人做佛事很有积极性,也非常虔诚,也是时时想记住佛菩萨的教化行持忍辱,十分精进,争取成就,因此大多时候是能够如法修行的。但是在某一时刻,潜伏的恶习滋长蔓延,就会令之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瞋恨之心瞬间覆盖善行道境,曾几经努力修持的安忍霎那消失得无影无踪,垢障又多有生之,这不能不说是巨大的遗憾。
这样的修行人有很多,他们对待佛法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待诸佛菩萨和上师很恭敬,是真正想修行,而不是来佛门附庸风雅的;话虽如此,彼等还是忍不住会违背所修持的法理。
颇类似于世间上人所说的:明知不可为,却还强为之。这在修持安忍上表现得十分明显。
若是在习定之时,于境界中得见了忍辱之功德,行者必会下来立即修习忍辱。那时往往见人是和颜悦色,亲切无比,把众生当作佛陀般去爱护,因为境界中的一切还保留在其意念里;
过不多久,一当这些正念残存无多时,他们就会不耐烦,开始燥动不安起来,瞋心就油然而生:
自然先前他人的可爱之处马上就变成了无数可恶的缺点,就连面目都似乎有点可憎了,越发看不顺眼;
原来由于要修习忍辱,故尚可以勉强忍住他人不可爱的地方,更是越见丑陋不堪;
此时,别说是修习忍辱,就连一般生活中最起码的宽容都无法做到了!由瞋心驱使的偏见凶狠、恶毒、不满、中伤的话语以及肮脏卑下的举动都会犹如火山喷发一般,早已于胸膛沸腾翻转、一再压抑而蓄积已久,只差冲爆血管,迸将出来;
此时再经无明业障习气的挑拨怂恿,关闭陋业的安忍大门终于被撞开,瞋恨的熔浆如同泄闸的洪水千钧奔腾,其势磅礴汹涌,喷薄而出,一泻千里,覆盖在安忍的功德累积而成的雪山上,将功德山顷刻之间一举溶化,夷为平地!刹那间,所修持的安忍的功德灰飞烟灭,无复存焉!
瞋心之怖由是可见也!它轻而易举就将安忍的修持全部粉碎,化为乌有,同时也将无数的苦心修行人一个个改变成为不得成就的苗而不秀者。这就需要举凡行人若言修习安忍,必须远远遁离嗔心,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同时,修习安忍非一时片刻就可以达成的,它不但需要身体力行付出艰辛,更需要不断地审察自己,激励自己,从心性上彻悟,而不仅仅是依从诸佛菩萨的教法去做的问题,行人须化被动为主动,把它当作是自己的第一必需行持,知道它是自己成就的依怙,是证得殊胜证境的保证。
正如佛陀所说:佛说无为最,忍辱第一道!
因此,修行人不除瞋心,修习安忍为徒劳也!
(完整法义请详见《子必依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