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禅苑 佛教经论 二十徒劳行——之十四、若不慕觉道,修精进徒劳也

二十徒劳行——之十四、若不慕觉道,修精进徒劳也

学佛修行的人,首先必须要明确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什么,绝不能无的放矢,稀里糊涂地就跨入佛门皈依,盲目地跟从人家拜师学法。

当然,这不是针对那些对佛法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偶尔烧烧香拜拜佛像的基础佛教徒而言的。
  
在佛教界,有相当一批人不知所修何为,他们勤修苦学,起早贪黑,早晚课诵坚持得很好,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精进修习。但是,即令如此,到后来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半个修行人!
  
为什么呢?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于自己学佛的目的不明朗,模糊得很;他们基本上对学习佛法证不证道、得不得成就、了不了生死无所谓。
  
不过有一点他倒是知道得很清楚:学习佛法求师传法有一点好处,那就是诸佛菩萨及上师总不会抛弃自己的,万一自己有难,上师就会帮助的,也总算是有了一点依怙。而上师传的法自己还是每天都修持,好事偶尔也做一些,如此一来这辈子起码可以保个平安,无忧无虑地过活。
  
有了这些佛资粮,下辈子自然也坏不了哪里去,至于上师的安危,众生的善根、福报、成就、幸福与自己是没有多大关系的,于己来讲无所谓,无关痛痒。
  
因此,往往抱着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和不慕觉道的方式,但又十分精进勤勉地修行,这样的修行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很显然,他们是有一番深思熟虑,也并非完全是漫无目的的,尤其他们精进的目的是为了出离轮回, 而实际行持则出离不了轮回,更有行者是给自己求平安得世俗上所谓的幸福,打一点现世来世得福报的基础。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些人不同于世间上完全不懂佛法而信仰佛教的一般的人。
  
世间之人对于佛法的道理可谓是毫厘不知,佛法的真谛丝缕不懂;而此类行人却是懂得一些因果的道理,起码是略有耳闻。
  
就此而言,可以说他们是十分幸福的,因为有如此善业因缘能亲近正法佛理。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他们又是与世间上的那些人没有两样;此相同之处就在于无论是世间上的人,还是类似这些略知佛理的人,其信仰佛的目的是相同的——
  
类聚都只是为了获取世俗上的福报和利益而对佛菩萨顶礼膜拜,求佛菩萨赐予其家人平安幸福,而不去理会诸众有情的慧命及颇多的痛苦。
  
故此类行人都只求自己安乐足矣,而不管他人的死活,其他众生的好坏与否与他们没有什么牵连,即使要增益他众,多半也是与自己的利益相关。
  
所以两者自私自利的本质、拜佛的出发点是全然相同的!
  
就此而言,两者同为非常可怜的众生。均是以一个狭隘无比的观点来认识佛法,看待佛法。
  
他们把学习佛法当作是谋取世间福利的本钱,为了求得世法上虚无缥缈的所谓的幸福而拜佛学法。却不知道此等幸福于俗谛来讲,根本就是过眼云烟,是一些斑斓旖旎华而不实的梦幻泡影罢了!
  
而这些迷惑世人、表面上看起来极具诱惑力的肥皂泡却是会顿然破灭的,是虚妄渺无的,与他们根本就没有永久和合性,只会给他们增加贪着的恶劣习气,而与幸福无干。持此等想法的人用俗语说只能是鼠目寸光,极其短浅。
  
然而,相比较起来,这些行人比世间上的人却是更见愚痴了!何以故?
  
世人不知佛理,不知道学习佛法能令自己常住乐境,脱离六道轮回之苦海,真正离苦得到解脱,更不懂得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因此每日庸庸碌碌,随既定因果业力受苦感报,知苦受苦而自身无能为力,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却只有坐以待毙,由是此因,这种愚痴实是可怜可叹,情有可解。
  
但如是佛门中人却是明知正法之理而不去按图索骥,达之常乐觉境,从而令自己、现世乃至多生多世的亲人真正得到幸福。
  
他们大抵都知道一分因一分果的道理,懂得帮助别人实际上也就是增益自己,自己只有依诸佛及上师之教,精进修习取得成就臻至了生脱死、行菩萨道、证达菩提境才是唯一的解脱,才是真正地救助自己同亲人!
  
但相反的是彼等却困囿于世法贪着自私的习气,执着所谓的眼前蝇头小利,被这些虚妄不实的梦幻泡影吸引蛊惑失去正法知见,为世间法的贪着所障蔽,正所谓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欤!
  
既知佛理,不去觉悟,不求证道,而只是想此世及来生能安于现状、平安幸福即可高枕无忧,心安理得,奢图抱此识而穷其生,而这怎么可能呢?
  
有此想法无论再如何精进修行都是无济于事,诸佛菩萨不可能赋予加持的,自己不但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反倒由于自己的愚痴、以及不施大悲心救渡多生累劫陷于苦海中、受苦受难的至亲亲人而要招至恶业报果,如是下去终致堕落入下三道!这恰如是郑人买椟还珠,只会得不偿失,结果抱憾而终矣。由此,有师可谓是无师,学法实如无一法,足可见之愚痴了!
  
然而类此之人却乐此不疲,一方面怡然自得,满足于世间苦乐享受,悠然处之,安于现状;另一方面,又跟上师学习佛法,持精进态度修行,却并不思出离,不生超脱之心,不慕觉道,不觉世法苦受。
  
说得直接一点,他们已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对法义无动于衷,却又希图借此精进而不堕下道,仍享世法之“福”果。
  
这只会是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好比一个人陷于泥沼当中,旁边有善士将手递给他欲助他一臂之力,又告之脱身之法,但他却说,我觉得这泥沼颇不错,身处其中的感觉良好,我不出来了!你说的也许是对的,我不否认,我可以试着照你的话去做,但我更忠实自己的感受,我压跟儿不想离开这烂泥,不过我照你的话去做的目的不是为了离开这个充满诱惑力的地方,而是我想我可以借此在这泥沼里多呆一段时间,这里虽不是舒服无比的,偶尔有苦有难,但也怪有意思的!
  
呜呼,微斯人,其之言论觉受实当令人刮目相看了!然而一朝否极泰来,泥沼拽其日渐弥深,终有至口鼻之时、布顶一日,当受此没顶之灾时,此等前时之知见,恐怕只有作他日凭吊唏嘘之词了。
  
毋须多言,行人当自省审慎:从师精进而不慕觉道,其后患无穷,所修之法亦为徒劳无益也!

(完整法义请详见《子必依论》)

声明:一切正知正见,以佛陀亲说法音和佛经作为学习、行持的最高标准和根本指南,尊奉南无释迦牟尼佛的教戒!https://www.fojingge807.com/5968/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